各中小学、幼儿园、各民办教育机构:
现将《关于做好全区特殊学生关爱帮扶工作的通知》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2023年2月21日
关于做好全区特殊学生关爱帮扶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各民办教育机构:
青少年生命健康,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百校千师访万家,党建引领高质量”家访情况反馈,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筛查出部分心理异常、特异体质、厌学辍学等类别的特殊学生。为全面落实市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专项行动联席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特殊学生关爱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切实保障特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心理异常类
1.全力抓实“三个关键措施”。一是每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监测筛查,根据测评结果,分类制定方案,对有潜在危机的个案进行评估干预和跟踪管理,做到全面掌握、精准分析、动态跟踪、实效处理。二是落实好校长包保学校、分管校长和年级主任包保年级、班主任包保班级、任课教师包保学生的工作机制,建立“朋辈互助”学生相互监督约束机制,关注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重点学生”等特殊群体,实行“一生一案”,扎实做好关爱、帮教、转化、跟踪工作。三是发挥好青少年心理健康“三全”机制作用,建立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教育-发现(监测)-预警-干预-治疗”全链条联通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专家培训+专业运行+志愿者参与”全天候联系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健全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等全社会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2.全力抓细“三项关键指标”。一是中小学根据师生比1:500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鼓励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取得相应专业资质。二是开齐开足国家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小学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与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有机融合、同步推进,开齐开好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课程,持续落实“双减”“五项管理”要求,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良好的情绪、乐观的精神,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三是持续加大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力度,对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专业培训,每学年不低于40学时;对班主任开展专题培训,每学年不低于8学时;对其他专任教师开展普适培训,每学年不低于4学时。
3.全力抓好“三大关键平台”。一是抓好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在显著位置公布心理健康教师、市区未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咨询电话。学校心理咨询室要定期开放,接受学生心理咨询。二是抓好区未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服务,要让学生、教师、家长知晓区未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咨询电话,为有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帮助。三是抓好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建设,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常态化开展家访活动,特别在假期结束前、考试结束后、开学前后、问题易发季节、家庭产生矛盾等关键时期,密切关注心理异常学生,勤与家长沟通联系,共同做好心理干预、情绪疏导、矛盾化解等工作。
二、特异体质类
1.强化关键措施。摸排上严谨细致。学校要建立健全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对患有先天心脏病、癫痫、肺结核、高血压、哮喘、肺炎、精神疾病、伤残以及其他严重疾病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细致摸排,尽可能掌握情况,班主任、体育教师、科任教师等共享名单,做好学生隐私保护。生活上优先照顾。班主任、科任教师、“教师妈妈”等对特异体质学生要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并建立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制度,在课间活动时,要教育引导其他学生共同注意防范、规避风险。活动上重点关注。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异体质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平时教师要多关注特异体质学生身体状况,经常性和其谈心谈话,和家长及时沟通,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要密切关注特异体质学生身体情况,判定其是否能够参加体育活动,或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参加体育运动、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特异体质学生,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置措施。注重心理辅导。一生一案一档,重视对特异体质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特异体质学生消除不良情感体验,释放心理压力,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强化关爱帮扶。中小学幼儿园要营造特异体质学生与其他学生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倡导尊重生命、包容接纳、平等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校风班风,严禁任何形式的歧视。鼓励班级学生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等方式,和特异体质学生结对帮扶,大力弘扬扶残济困、互帮互助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强化多方联动。学校与特异体质学生的家长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特异体质学生身体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注重发挥康复、医学、特殊教育等专业人员和社区、社会相关团体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共同为特异体质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厌学辍学类
1.建立工作台账。加强中小学学籍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及时登记更新学生辍学复学信息,建立在籍不在校等重点学生台账,常态化排查应在校而不在校的未成年学生底数、形成原因,每月25日前报送《应在校不在校就读学生情况表》给普教科。重点监控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等厌学辍学学生群体,全力实现义务教育巩固率100%的目标,坚决防止未成年学生因失学流入社会遭到侵害。
2.强化劝返复学。对排查出来的“应在校不在校”学生研究制订“一生一策”关爱帮扶方案,及时会同责任督学、镇街、属地派出所、村(居)委会等,到学生家中联合开展劝返复学工作。在做好学生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各校于每月25日前报送劝返帮教转化工作开展情况,形成“一生一档”。同时要提高家长及监护人的思想认识和监护能力,尤其是隔代监护、离异、有家暴倾向、子女随迁的特殊家庭,更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联合民政、公安、检察、法院、妇联、关工委、镇街、村(居)委会等强化监督,提前介入干预,加强教育引导,避免出现家长或监护人放任不管、缺教少护等情况。
3.加强综合治理。通过设置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或邮箱等畅通线索排查渠道,定期、不定期排查侵害未成年学生等违法犯罪线索,防范未成年学生受到违法犯罪侵害而辍学厌学。开展“护校安园”“扫黄打非”“反诈进校园”“禁毒”等专项行动,协同相关部门特别是“五岗”管理部门,着力解决校园及周边治安乱点,坚决防止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开展校园防欺凌专项治理,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法治教育、帮教转化等重点工作。
各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健全内部机构,明确工作责任,每月定期分析研判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优化“三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加强指导,适时干预,超前预防,细化完善极端事件发生处置工作预案,常态化组织开展演练。全体教师要担当起教书育人重任,加强对心理异常、特异体质、厌学辍学,以及单亲、离异、重组、贫困、留守儿童、流动人口、亲子关系紧张、孤儿等家庭的特殊学生的关爱帮扶,心理健康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预防和宣教,班主任、“教师妈妈”、学科教师要立足自身专业,对特殊学生进行合适的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监管不到位而发生的责任事故,严肃追责问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