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20条3.0版》解读
信息来源: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4-02-23 09:50 浏览次数:

一、出台背景 

优化营商环境1.0版、2.0版实施以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主体的一些“急难愁盼”,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已经建章立制、固化成型,并且常态推进。但对照新形势新要求,有些举措还存在受众不广、落地不实的问题,比如,“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仍有堵点障碍,企业成本难降、资源难拿、订单难找、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不齐全仍是广大市场主体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执法检查频次压降还不够明显,包容审慎执法推进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

为此,我区认真总结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针对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做出相应规定,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条条管用,推出升级版的优化营商环境20条。

二、起草过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2023年,我区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开展营商环境“大调研、大宣传、大督导”专项行动。各部门、各镇街会同第三方机构,先后走访全区5000多家市场主体,实现规上全覆盖。完成了调查问卷3000多份,收集整理相关问题建议500多条,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过去的三个多月,区委区政府多次召集重点部门和园区,对调研中反映的问题逐个专题会商,研究问题症结、探索解决路径。在此基础之上,编写文件初稿、征求意见稿,先后五次书面征求所有部门意见建议。司法部门对文件进行了规范性把关和合法性审查,并经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形成了《姜堰区优化营商环境20条3.0版》。

三、主要特点

一是坚持先立后破,保持版本的延续性。丰富了政策内容。比如,企业开办注销方面,放宽了住所登记条件,推行企业“一照多址”,为企业提供集群注册登记服务;通过打造“零创空间”,实现企业经营场所的使用、设立等“零费用”;针对“个转企”,提供便利化登记服务,合并个体工商户注销和公司开办设立两个环节,申报材料减少50%以上。

加大了支持力度。比如,在人才关爱方面,除享受“三水英才卡”等政策外,今年我区将新推出400套人才公寓,为来姜求职的青年人才提供14天的免费住宿;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区委区政府还将统筹解决其子女入学需求等。

细化了路径措施。比如,在涉审中介服务上,要求有关部门及时更新公布涉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明确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均不得作为行政审批和备案的限制条件。另外,还将建立中介机构诚信档案,实行“动态监管、等级评定”等机制,进一步规范我区涉审中介机构管理,提升中介服务水平。

二是坚持同向发力,确保政策的一致性。体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导向。今年1月9日,国务院出台“高效办成一件事”指导意见,对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作出部署。我区对照“高效办成一件事”第一批13个重点事项清单,着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比如,针对“水电气讯”开办,通过整合供水、供电、供气和电信服务等部门职能,在审批服务大厅“市政专窗”提供“水电气讯”“一窗受理、一同踏勘、一并接入”的一体化服务,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

体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导向。1月16日,江苏省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提出4个方面20条具体举措,促进民营经济提振信心、增强动力、做优做强。从企业降本增效的角度考虑,为我区企业搭建区级产销对接服务平台,年内组织5场以上产销对接活动,促进企业之间协作配套,降低经营成本。此外,针对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享受财政补助的房屋(厂房),可减免1个月租金、缓缴3个月租金。

体现“无事不扰”为企业减负的导向。泰州市刚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和《实施方案》,明确预告式行政检查、联合行政检查、分级免检等制度机制,我区在“涉企执法监管”上跟进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每月1-15日“企业安静日”制度;提前15天“预告式”涉企检查制度;差异化的免检免扰机制;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联合执法机制等。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措施的针对性。从前期“大调研、大宣传、大督导”行动反馈问题的频次来看,企业在开办和运营中,环保、土地制约因素较多,同时,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我区在要素供给上强保障。在环境容量方面,建立区级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优先安排重大项目的排污总量指标,同时,推动“绿色群岛”建设,解决固废利用、酸洗处理等受政策和总量约束难题。在土地供给方面,细化推广产业用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供应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选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和弹性出让等方式降低用地成本。在金融支撑方面,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压降综合担保费率0.8%以内,全年政银产品贷款余额30亿元以上、新增直接融资额5亿元以上。

从调研反馈的建议情况来看,“涉及多部门事项可以一个窗口联合办理”“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网办理”等选择比例较高。针对上述建议,我区在政务服务上抓细节。在效能上做“加法”,对供地准入的项目,常态化实施“五证齐发”“拿地即开工”,“零材料”办理工业项目用地首次登记。坚持和完善帮办代办、容缺预审、告知承诺、超时默认等制度,材料一次提交、部门内部流转,确保审批时限较市级承诺时限压缩50%以上。在流程上做“减法”,深化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踏勘、一齐发证”,探索“边建边验收”等模式,实现“竣工即发证”。开辟消防验收“绿色通道”,大型建设项目先行投入使用部分可单独申请消防验收(备案),建设项目内部装修可合并申请消防验收(备案),压缩消防验收至7个工作日内。

四是坚持敢想敢试,突出工作的创新性。1.0版的关键词是“建体系夯基础”;2.0版是“学先进补短板”。3.0版则突出的是“集创新求突破”,目的是为了更好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需求。

在平台上创新。打造“堰商汇”数智亲商平台,聚焦企业的关注点和政策的价值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企业提供政策查询、政策匹配、融资招聘等8项服务,同时,增设1组热门工具“超链接”和1项“企业研判”自测模块,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在模式上创新。推行惠企政策“一键申报、达标即奖”。在“堰商汇”平台上进行企业一表申请、政策自动匹配,政策申报经过审核,符合要求即可兑现,实现奖补直达、无需跑腿,自企业申报之日起,区级财政奖补原则上30个工作日到账。

在机制上创新。实行“园区工作日”机制、“领导挂钩企业”机制、“企业家座谈交流”机制等等,构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区四套班子成员、镇街(园区)班子成员三个层面与企业沟通联系的工作机制,实现政企之间诉求表达、问题解决、落实反馈的管理闭环。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