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专题 > 推进落实 |
今年以来,区卫生健康委聚焦民生关切,围绕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接诊就诊一线调研,深挖群众就医“12条”不方便之处,“对症下药”制定“堰医仁心”12条措施,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服务之举提升群众获得感。 12月12日上午7时20分左右,糖尿病患者徐顶根来到位于罗塘街道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测量血糖,聆听控糖健康知识讲座。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建档后,医护人员会定期电话通知他前来检查。 记者了解到,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代表先进的、标准化的代谢性疾病综合管理平台,患者只需一次挂号就能获得一站式、全过程的精准诊疗,在2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所有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检查。在中心候诊大厅的柜子内,蓝色的文件夹摆放整齐。医务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慢性病病人的档案,也是随访的重要依据。根据不同人群档案里的就医需求,制定不同的点单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一人一档,方便医师为其制定诊疗方案。对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他们还派专人半个月随访一次,预约至门诊复查,根据血糖值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直至血糖平稳。 设在城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只是健康姜堰“强链”的缩影。目前,区卫生健康委积极统筹19家镇街医疗机构资源,制定糖尿病管理、慢性疼痛管理等护老服务包39个,按照不高于市场价格80%的标准定价,签约护理、送医上门,累计为2400多名病情稳定的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这些都是我区聚焦“老有所医”,提供靠前服务的重要举措。除此以外,区卫生健康委组织1700多名医疗工作者充实门诊志愿者队伍,在医院设置无障碍通道、张贴醒目标识、提供轮椅等就医工具,方便老年患者就医;组织中医院、17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进敬老院、护理院,免费提供按摩推拿、中药贴敷、针灸拔罐诊疗,截至目前,累计惠及老人541人次。在姜堰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内,前来拔罐、推拿、针灸的老人络绎不绝。姜堰中医院针灸科医师薛存祥告诉记者,该针灸推拿就诊中心刚成立不久,共配备8名医护人员,以满足群众的就诊需求。此外,姜堰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在正常工作时间接诊外,还增设了夜间门诊,缓解百姓就医不便等问题。 “幼有所护”是织密一个城市健康保障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区在聚焦“幼有所护”,提供贴心服务上也下足功夫。区妇幼保健院医务人员定期走进全区幼儿园,认真细致地给每个孩子做全面检查,并对体检结果作详细记录,对儿童成长发育进行科学评价,根据体检结果第一时间与家长和学校沟通,及时给幼儿提出科学的健康指导,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卫生健康委不断丰富健康服务形式,在区妇幼保健院挂牌成立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建立托育服务实训基地,开展从业人员知识培训和幼儿保育指导,帮助提升从业人员护理水平,积极推动各社区卫生院发挥家庭医生作用,为出院1周内的产妇提供医务人员入户服务,让产妇和新生儿在家中享受专业健康服务,让全区19家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开通周六、周日时段,提供错时服务,不断提升婴幼儿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此同时,聚焦“便民”,提供高效服务。推行“一次挂号3天有效”,平均月减少患者挂号频次3600多次、节省费用4.5万余元;聚焦“基层”,下沉服务,泰州市二院、姜堰中医院每日预留20%、约350个门诊号源,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推出“健康姜堰”APP和小程序,在基层投入使用48台银医自助终端,方便患者线上“点单”;组建27支“医心为民”党员先锋队奔赴基层一线,10月以来累计安排医务人员150多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服务群众2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