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2025年第6期——2025年全区稻米产业技术推广指导意见
信息来源: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5-05-08 16:09 浏览次数:

根据中央、省市文件精神要求,我区紧盯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深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水稻单产提升整县推进工作,全力聚焦“推技术提单产”这一中心任务,筛选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品种,大力发展轻简化智慧化集中育秧,聚力推广壮苗高质量机插,精准智能(侧深、缓混一次)施肥,浅-搁-湿灌溉和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全力控减直播稻种植,均衡提高水稻单产。同时以高产优质片区建设为引领,示范带动大面积水稻均衡增产。积极组织种植主体参与高产竞赛、培训观摩与宣传推介活动,助推稻米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现就做好2025年稻米产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水稻生产目标任务

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确保42.03万亩以上,水稻单产628公斤以上,力争630公斤;建成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丰产片26个,其中万亩片2个、千亩示范片11个、百亩田13个。

二、整县推进水稻单产提升

深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以水稻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突出“四良”融合,推动全区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

(一)应用高产优质品种。

加强水稻新品种泰香粳1402和武育粳528的推广种植,在水稻整建制推进县示范片中重点示范推广。泰香粳1402和武育粳528在姜堰示范多年,产量潜力、综合抗性和食口性明显好于南粳9108。泰香粳1402是泰州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第1个本土优良食味、迟熟中粳品种,较南粳9108早熟2-3天,出米率高,耐存贮;武育粳528是姜丰种业营销的早熟晚粳品种,高产潜力大,后期灌浆快,抗倒性强,近几年高温下表现较好,食口性在姜堰稻米品尝会上多次荣获第1名。

(二)推广应用新技术

(1)水稻“三控”育秧技术。三控:控种稀播、旱育控水和化学调控。技术要点:①稀匀精播。适当增加每亩用盘量,适当降低单盘播种量,做到均匀精细播种;②控水旱育。2叶1心期前,以湿润管理为主,确保秧苗不卷叶。2叶1心期后以旱育管理为主,基本上不需补水。在补水方式上可采取浇水或灌水,尽量减少灌水次数,做到速灌速排(灌跑马水);③化学调控。一是应用壮秧剂。壮秧剂集营养、调酸、化控、消毒于一体,在旱育秧上应用效果明显。壮秧剂本身含有一定量的多效唑,对秧苗高度有一定控制作用,但一般维持15-20天,以后壮秧剂控高效果逐渐消退,秧苗明显窜高。二是多效唑化控。在秧龄延长情况下,还须施多效唑。多效唑对秧苗高度控制一般可维持4个叶龄,施用宜早不宜迟,1叶1心~2叶1心期为最佳施用时期;随着叶龄的增加,多效唑用量应相应增加。每50张秧盘1叶1心期、2叶1心期适宜用量分别为3克、4克。

(2)机插高产粳稻叶龄诊断精准高效施肥技术。核心要点:选用适合区域条件的节肥丰产优质粳稻品种,依据不同类型土壤下机插粳稻品种目标产量及其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及测土配方参数,建立氨、磷、钾适宜施用量、施用比例与施用时期;依据机插粳稻丰产优质高效群体形成动态及其生育诊断技术指标,对肥料投入进行动态精准调控,构建形成单季,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3)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一项农机农艺结合技术。通过在6行高速乘坐式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机械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施于苗侧5cm、深度4cm的沟中。该技术可促进秧苗根系对肥料的吸收,加快水稻前期生长,同时减少肥料损失。技术要点:①一基一追。适于整地质量和土壤肥力一般土壤,采用“基肥+拔节期追肥”的两次施肥模式。基肥采用含氮25%以上的高氮配方肥,用量一般为35-40kg/亩。②一基两追。适于保水保肥弱的土壤。采用“基肥+分蘖肥+拔节期追肥”的三次施肥模式。基肥采用含氮25%以上的高氮配方肥,用量一般为25-35kg/亩。

(4)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该技术是以确保水稻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控制水稻病虫危害为目的,优先采取的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技术要点:智能测报: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应用智能测报设备、实施精准测报;农业生态防治:选用抗性品种,采取减施氮肥、适度搁田、健康栽培、种植紫花苜蓿休耕等措施减轻病虫害发生;理化诱控:秧田覆盖无纺布,阻断害虫迁入和产卵;选用香根草、芝麻、向日葵、菊花等减轻螟虫危害,利用杀虫灯诱杀害虫,降低虫口基数;生化控制:选用苦参碱、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开展防治;化学防治:种子处理+出嫁药;大田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开展统防统治。

(三)突出防灾抗逆应变。近年极端天气频发,要加强水稻全生育期气象灾害防范应对,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注重选用耐高温、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提升稻田平整质量,开好稻田丰产沟,确保灌排水迅速,以便分蘖期有效搁田、以水调温等措施落实。适当补充锌硅肥等中微量元素,集成应用肥水调节、化学调控等抗逆技术,提高水稻对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努力减轻灾害影响。

三、2025年重点工作

1、强化水稻高产示范。积极开展各类丰产方建设,高质量指导落实好26个稻麦周年绿色优质高效丰产片(方、田)建设;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参与省、市水稻高产竞赛活动,通过高产攻关竞赛活动,打造一批高产典型,培养一批优秀农技人员和种植能手,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高产优质协同。区镇(街道)农村工作办公室要带头挂钩指导建设一批绿色优质高效丰产片,集成应用“五新”技术、因时因苗合理采取田管措施,确保将高产优质、抗灾减灾等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建成在当地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高产优质片区,示范带动均衡增产。

2.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不断扩大镇街农技推广队伍,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手段,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用好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技术指导服务机制,切实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围绕水稻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推广和稻米产业开发等主题,组织培训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指导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地落实。组建由“县乡”两级农技人员组成的水稻产业技术咨询服务小组,因地因时因苗提供科学管理决策,及时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切实做好水稻全生育期的田间管理与防灾减灾指导服务工作。

3.严格控减直播稻。控减直播稻、发展机插稻,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水稻单产潜力、提升稻米质量,提高我区稻米市场竞争力。各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稳步推进和巩固机插面积。示范推广大钵苗机插技术,提升机插秧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大直播稻管控和技术指导力度,全力压减直播稻种植面积,稳步扩大水稻机插秧种植水平和规模。

4.推进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建设。积极扶持引导水稻生产经营主体打造稻米品牌,配套完善生产、加工、营销等全链条环节,不断补长建强稻米烘干、加工、仓储能力,打造一批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姜堰大米”品牌。加强中高端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典型案例宣传推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和参与以稻米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建设,指导建设一批标准化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努力建立从种植、收获、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延伸稻米产业链,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建立完善基地+农户+企业的利益共享机制,发挥好联农带农作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