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2025年第9期——小菜蛾发生情况及防治意见
信息来源: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5-04-30 16:26 浏览次数:

小菜蛾是我区甘蓝、花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因其危害范围广、世代重叠严重、抗药性水平高等特点,在干旱少雨年份极易暴发成灾,严重威胁蔬菜产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今年我区降水持续偏少,且5月份降雨可能仍较常年同期偏少约两成,十分利于小菜蛾生长繁殖和扩散危害。预计我区3代小菜蛾呈偏重以上发生趋势,

一、发生情况

小菜蛾:我站智能测报灯监测,4月1日以来灯诱蛾量542头(朱云),明显高于去年,列近5年第1位,单日蛾峰出现在4月18日、4月25日。

二、防治意见

根据小菜蛾成虫发生动态,预计幼虫防治适期在4月底至5月上旬。各蔬菜种植户要综合运用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阻隔诱杀、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小菜蛾发生为害。

一是合理使用防虫网。在棚室周围覆盖40目及以上防虫网,阻断小菜蛾成虫入侵产卵为害,还可兼防黄曲条跳甲、菜青虫、蚜虫等。

二是杀虫灯诱杀。在十字花科蔬菜连片种植区,安装杀虫灯诱杀小菜蛾成虫,兼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压低害虫发生基数。

三是性诱剂迷向。亩用30~40根小菜蛾性迷向丝干扰成虫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控制下一代小菜蛾发生为害。

四是综合诱杀。使用集灯诱、性诱和色诱于一体的“昆虫信息素光源诱捕器”,提高成虫诱杀效果,兼治黄曲条跳甲、蚜虫等。

五是生物防治。在害虫发生初期,选用苏云金杆菌G033A、短稳杆菌、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延缓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抗药性。

六是化学防治。在害虫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盛期,轮换使用溴虫氟苯双酰胺、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茚虫威等单剂或复配药剂进行防治,5~7天后根据残留虫量,决定是否再防治一次。药剂选择上,应搭配虱螨脲、吡丙醚等具有杀卵作用的药剂,延长持效期;还可添加有机硅、激健等助剂,提高防治效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