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播油菜入冬期间气温高、光照足,但降水较少,田间较干旱。干旱天气自上年12月中旬一直持续到今年1月下旬才因两场降雨得以缓解。干旱天气给油菜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但因苗期积温多、光照足、无冻害发生,目前油菜整体苗情略好于上年同期。当前,我区油菜大面积处于苗后期,正逐步进入蕾薹期,正是加强春季田管、促进春发稳长、夯实高产群体基础的关键时期。各镇(街)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苗情分类指导和灾害防范应对,落实好清沟理墒、追肥促长、一促四防等春季田管关键措施,为搭建油菜丰产架子打好基础。
一、及时清沟理墒。春季雨水增多,田间积水会影响油菜根系生长,导致油菜生长缓慢,产量降低。沟系不畅的田块,要及时督促农户疏通田间沟系,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根系活力,促进养分吸收。
二、积极防御冻渍害。春季油菜面临“倒春寒”和“连阴雨”的灾害风险。发生冻渍害的田块,如已追施过蕾薹肥,则不必再追肥。待天气回暖后,对于冻渍害发生较重的田块可酌情增施3-5公斤尿素作恢复肥,一般轻度受害可不增施恢复肥。对尚未追施蕾薹肥的田块,可在气温回升到3°C以上、根系养分吸收明显复苏后,根据苗情及时追施蕾薹肥,有明显冻渍害的田块,应适当增加薹肥用量。雨雪天气过后及时中耕松土壅根,改善表土通透性,提高表土温度。开花以后再出现“倒春寒”,一般轻度冷害不用施恢复肥,如果发生较重冻害,可适当增施少量尿素,或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碧护、氨基酸水溶肥等叶面肥,以促进恢复生长。
三、分类足施蕾薹肥。对发棵较小、脱力落黄的田块,要及早追肥促生长,争取更多有效花芽分化,中后期根据苗情长势再酌情二次追肥。对于已经抽薹的田块,如果植株群体不足、叶片落黄,则要抓紧追施蕾薹肥,一般在薹高10cm左右时,每亩施45%高浓度复合肥20-30kg和尿素5kg左右,适当提高磷钾配比,增强植株抗逆性。对植株个体生长健壮、群体旺盛的油菜田,可推迟至薹高30厘米左右追施,并酌情减少用量,以减少无效生长。
四、科学除草化控。春季化除要注意防止产生药害。针对禾本科杂草发生较重、尚未抽薹的油菜田,掌握在日均温回升到8°C以上,无风、晴暖天气,合理选择除草剂进行化除。对草害较重、已经抽薹油菜田,可在墒情适宜时,进行人工中耕除草。对于旺苗和壮苗,可在薹高5厘米左右时,喷施适量5%烯效唑,以控制节间伸长降低株高,促进菜苗矮壮、后期抗倒、适宜机收。对于绿叶数较少、苗体较小的晚苗,或薹高达到10厘米以上的油菜田,不宜再化控。有菜薹销售渠道的,可积极推广摘薹技术,控制株高,促进分枝抽生。在主茎薹高30厘米时,摘取主茎顶端15厘米销售,提高种植效益。
五、适时“一促四防”。预计今年3月上旬,我区油菜将陆续开花。各地要组织农户及早准备药剂、药械,加强初花期药肥混喷,达到“一促四防”效果。在油菜初花期(全田25%植株开始开花)一周内,根据植保部门指导意见,施用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等药剂防治菌核病,同时加施速效硼钼肥、磷酸二氢钾、芸苔素等叶面肥和生化制剂,促进生长结实,防"花而不实"、防后期早衰、防高温逼熟。对花期多雨、病害发生较重的田块,隔5~7天再防治一次菌核病。积极推广植保无人机或大型机械喷雾,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降低防治成本。同时,注意挑治蚜虫等其他病虫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