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干旱少雨,蚜虫在多种作物上发生量较大。当前正值春季蚜虫繁殖扩散的关键时期,大量蚜虫从越冬寄主上迁入蔬菜田繁殖为害,严重时可导致蔬菜生长畸形、黄化萎蔫甚至枯死。各蔬菜种植户要高度重视,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蚜虫危害,保障蔬菜生产和质量安全。
一、发生情况
据3月下旬以来调查,蔬菜蚜虫总体偏重发生。露地蚕豆平均虫田率100%、虫株率90%、百株虫量 1855头,重发田百株虫量超过 14500 头。甘蓝、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平均虫田率100% 、虫株率 90.5%、百株蚜量2442 头,最高百株虫量达 15650头。番茄、茄子等茄科蔬菜上,平均虫棚率25%、虫株率20%、百株(叶)虫量 156.7头。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4月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蔬菜蚜虫加重发生危害,预计春季蔬菜蚜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部分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蔬菜达偏重至大发生程度。
二、防治意见
针对蔬菜蚜虫种类多、寄主杂、繁殖快、适应能力强、抗药性上升快等特点,可采取清园控害、理化诱控、释放天敌、科学用药等关键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蔬菜蚜虫危害,降低农药残留超标风险。
1、清园控害。及时铲除大棚四周及棚内杂草,破坏蚜虫栖息场所。巡田检查期间,若发现少量蚜虫要及时摘除虫叶或局部喷药,压低虫源基数。
2、理化诱控。黄板诱杀。每亩悬挂 20-30 张黄色诱虫板,苗期高出植株顶部15-20cm,生长中后期悬挂在植株中上部。防虫网阻隔。大棚四周覆盖40目及以上防虫网,进出大棚时关闭棚门,也可在棚室门口设置缓冲间,阻断有翅蚜迁入。银灰膜避蚜。覆盖银灰色地膜或在大棚通风口处张挂10-15cm宽的银灰色膜条,驱避有翅蚜,降低迁入数量。
3、释放天敌。有条件的地区可在蚜虫发生初期,释放异色瓢虫、大草蛉、六斑月瓢虫等生物天敌,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若田间蚜虫发生较重,应先喷施氟啶虫酰胺等对生物天敌相对安全的杀虫剂压低虫口基数,安全间隔期后再释放生物天敌。
4、科学用药。生物防治。在发生初期,使用除虫菊素、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控制蚜虫种群数量。化学防治。优先选用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溴氰虫酰胺、螺虫乙酯等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与呋虫胺、烯啶虫胺、啶虫脒、吡虫啉等新烟碱类药剂轮换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要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严格遵照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