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2025年第15期——福寿螺防控技术意见
信息来源: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5-06-26 15:43 浏览次数:

福寿螺是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也是江苏省补充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繁殖能力和危害性。近几年在我区扩散蔓延加快,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破坏水域和市容环境。当前正值福寿螺大量繁殖期,也是辨识和防除的重要时期,各镇街务必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理和职能分工,加强疫情监测与普查,因地制宜落实关键控制技术,铲除零星疫点,控制农田危害,保护我区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

一、 发生情况

目前福寿螺在我区局部地区发生,主要分布在河道、沟渠等处,水域福寿螺发生较重,极大影响了市容生态环境。随着水稻、水生蔬菜等进入栽培管理期,福寿螺有随水流加速扩散趋势,对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

二、 防控措施

福寿螺发生面广、分散性大、繁殖能力强、防治难度高,必须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遵循“防除并举、综合防治”的策略,因地制宜,分类开展防治。各镇街农业部门要对辖区内福寿螺的适生区域加强调查与监测,重点巡查新发疫点周边的农田区域,密切关注稻田福寿螺发生动态,全面掌握发生范围和危害情况,及时指导科学防控。农田外福寿螺发生动态按分工及时通报相关责任部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采取联防联控,全面控制福寿螺在我区的扩散、蔓延和危害。

1、农业防治。及时清理沟渠及田边杂草,恶化其生存环境;采取浅水勤灌,防止大水灌溉造成福寿螺随水流传播;适时排水晒田,降低幼螺存活率;福寿螺发生严重的稻田或水生蔬菜田,可采取水改旱2~3年或水旱轮作等措施灭螺;组织人工定期捡拾成螺和卵块。

2、物理防治。在灌溉水渠的入口和稻田、水生蔬菜进水口安装拦截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灌溉水进入农田,同时定期清理拦网上的杂物。稻田(农田)上水后,在田间插竹片(木条)引诱福寿螺产卵,竹片露出水面高度50~60厘米,每亩30~50根为宜,靠近进水口的田边适当多插,及时清除诱集到的卵块。

3、生物防治。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稻鸭共作,在水稻分蘖初期至齐穗期前每亩放入日龄20~25天的雏鸭15~20只,啄食幼螺。水生蔬菜田可探索在相关水域投放甲鱼、青鱼等控制福寿螺。

4、药剂灭杀。发生量高的田块可采用药剂防治。在水稻移栽后、福寿螺发生初期均匀撒施6%四聚乙醛颗粒剂400~600克/亩,或喷施30%茶皂素水剂180~240毫升/亩。在福寿螺盛发期,可亩用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30~40克兑水喷雾防治,或者亩用5~10公斤茶籽饼均匀撒施。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坚持轮换用药。在施药后田间保持3~5厘米水层7天左右。

2、不可在鱼、虾套养的田块中使用药剂防治,田间施药7天内不可将田水排入河流、鱼塘,防止对水生动物造成药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