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2024年第7期——小麦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信息来源: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4-04-07 10:12 浏览次数:

小麦穗期是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集中危害的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赤霉病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我区小麦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根据田间菌源量、品种抗病性和小麦生育进程等因素,结合4月份的天气趋势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风险极高。因此,望各镇(街道)吸取2012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教训,强化宣传发动,加强踏田分类指导,提醒种植户克服麻痹侥幸心理,主动出击,全力打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和质量安全。

一、发生趋势

1、赤霉病 根据田间菌源、品种抗性、生育进程和气象条件等因子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全区小麦赤霉病呈偏重至大流行趋势。

(1)品种抗病性不强。今年我区小麦种植面积43.96万亩,主要包括农麦88(22.47万亩)、扬麦25(7.56万亩)、镇麦12(6.74万亩)、苏隆128(1.65万亩)等,其他5.45万亩,其中大部分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较差,易感赤霉病。

(2)菌源充足。据我站近期调查田间稻桩带菌情况,3月28-29日调查4个镇街10块田,调查总枝数2016,带菌枝数96,平均枝带菌率为4.76(0.28-21.74)%;4月1-2日调查5个镇街11块田,调查总枝数917,带菌枝数109,平均枝带菌率为11.89(1.43-17.44)%,高于去年(去年同期枝带菌率4.15%),田间小麦赤霉病菌初侵染源远超1%的大流行指标。

(3)抽穗扬花期持续时间长。去年小麦播期长,越冬以来先后遭遇 3 次大范围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田间小麦生育进程不整齐,导致小麦抽穗扬花期(感病生育期)极不整齐。据区作栽站分析,我区今年小麦大面积抽穗(扬花)时间集中在4月17-20日,扬花早的在4月中旬初,扬花晚的预计要到4月下旬,抽穗扬花期拉长,显著增加了小麦易感病生育期遭遇多阴雨天气的机率。

(4)气候条件适宜。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气温较常年偏高0-1℃,降水量较常年偏多0-2成,4月17-19日、4月25-27、4月30日有3次降水过程,与我区大面积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有利于赤霉病病菌的侵染和为害。

2、白粉病 见病晚,我站3月29日在感病品种苏隆128上首次查见,较去年晚2天,明显偏晚于常年。当前白粉病发生较轻,随着后期气温回升,田间湿度条件适宜,有加重发生趋势。预计今年我区白粉病呈中等发生趋势,高感品种呈重发趋势。

3、锈病  据本站近期调查,暂未发现锈病。预计叶锈病偏轻发生,随着气温回升,田间郁闭,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扩展。在开展穗期病虫防治时,防治配方中可以加入三唑类药剂,提早预防。同时加强踏田调查,一旦发现锈病,应及时开展专业化应急防控,封锁控制发病中心。

4、蚜虫  据站系统田定点调查,3月5日至3月25日百株蚜量分别为13、3、0、0头,明显低于去年同期。4月1-2日普查,有蚜株率4.4%,平均百株蚜量8(0-40)头,低于去年同期(48头)。后期气温升高,有利于蚜虫数量快速增长。预计今年蚜虫中等发生,部分播种早、小麦生长旺盛的田块,穗蚜偏重发生。

5、粘虫  性诱监测:成虫3月5日始见,与去年始见期相同;迁入峰3月5-6日、3月23-24日、3月31日-4月2日,截止4月2日,性诱单只平均获虫35.5(1-70)头(去年同期46.5头)。草把诱卵:3月11、18、28日和4月2日分别查见落卵,截止4月2日,百把获卵累计50块、2170粒(去年同期80块、9180粒)。据室内卵孵化进度,结合天气情况推测,预计田间卵孵化高峰在4月中旬末,呈偏轻发生趋势。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药肥混喷、保粒增重”的防治策略。

2、防治时间及次数   

坚持两次防治不动摇。第一次用药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扬花株率5%,见花打药),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隔5-7天用第二次药。若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后期视天情用好第三次药。

3、防治配方

防治赤霉病:

亩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50毫升;

或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30-40毫升+43%戊唑醇悬浮剂25毫升;

或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65毫升;

或480克/升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60毫升;

或8%叶菌唑悬浮剂60毫升+43%戊唑醇悬浮剂25毫升。

防治白粉病、锈病:亩用40%环丙唑醇悬浮剂20-25毫升或20%三唑酮乳油50-60毫升。

防治粘虫、蚜虫:亩用15%噻虫·高氯氟悬浮剂10-12毫升或2%阿维·吡虫啉乳油60-75毫升。

以上配方加磷酸二氢钾25克+芸苔素内酯10克或叶面肥穗满多25-30克(穗期使用叶面肥尤其重要,具有明显养根保叶、增产效果),对水20公斤细喷雾。

4、注意事项

(1)用药时间是否确当是决定赤霉病防治成败的关键,晴天扬花用药,如果扬花期多阴雨天气,提前到齐穗期用药。

(2)若扬花期雨水过多,要适当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施药后遇雨,应及时补治。

(3)及时购买药剂,可选用以上配方,备足药量,注意轮换使用;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产生抗性,防效差,建议暂停使用。

(4)穗期禁用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容易刺激毒素产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5)施药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助剂,增强药剂粘着性、吸附性和沉降性能,提高药效。

(6)用足水量(每亩用水量:植保机不少于20公斤;无人机高度不超过1.5米,水量不少于1.5公斤),禁止粗喷雾,应避开早晨露水和小麦扬花高峰时间用药,防止影响防效或产生药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