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区小麦受秋熟作物收获推迟、小麦播种期间雨水偏多、雨量偏大等不利因素影响,播期略迟于去年,少部分小麦播种质量较差,小麦苗情长势略差于去年。当前小麦已进入越冬期,因苗采取适当措施促弱转壮,努力促进大面积平稳、平衡生长。
一、越冬始期苗情
今年我区越冬始期小麦生育进程略慢于去年,但苗情素质较好。据前期各镇街小麦越冬始期(12月20日)苗情调查汇总分析,小麦平均叶龄3.28叶,比上年减0.09叶;平均亩总茎蘖数36.8万,比上年减0.9万。
二、主要存在问题
1、苗情存在不平衡现象。一是部分早播田块呈旺长趋势。小麦旺长苗面积1.22万亩,占比2.79%,比上年减少0.75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早播田块。二是晚播小麦面积偏高。小麦三类苗面积5.27万亩,占比11.99%,比上年增加2.6个百分点,主要是过迟播、晚播田块,这部分田块基本苗不足,可能导致后期穗数不足。
2、少部分田块草害发生重。小麦冬前化除比例约占74.8%,比上年增加约13.4个百分点。但苗期低温天气不利于化除用药,部分田块杂草发生量较大,增加了开春化除的压力。
三、越冬期小麦田管措施
目前我区小麦已进入越冬期,各镇街应根据当前苗情特点和存在问题,因田因苗制宜,加强分类指导,采取适当措施促弱转壮,努力促进大面积平稳、平衡生长,为来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1、及时清沟理墒,防渍于未然。“田间一套沟,从种喊到收”。沟系不配套、不通畅或不达标的田块,要利用冬闲,及早配套沟系,提高标准,确保排水通畅、雨止沟干,切实防止旱涝急转、春季连阴雨造成严重渍害。
2、因苗施肥,促弱控旺。对秸秆还田量较大且有落黄趋势的田块,以及茎蘖数不足预期穗数(30万/亩以下)的田块,趁墒情适宜每亩追施5~7.5公斤尿素,促进分蘖成穗和苗情转化升级。对于适期播种、基本苗适中、长势正常、群体适宜的一二类苗田块,无需追施腊肥或返青肥,以防止大量发生无效分蘖和无效生长。对于长势偏旺、茎蘖数偏多(80万/亩以上)的旺长小麦,可及时采取化控或镇压控制旺长。
3、适度镇压,防冻保苗。要密切关注天气趋势,踏田查看土壤墒情,墒情不足的旱茬小麦要尽早喷灌补墒,稻茬小麦可采取沟灌洇水方式补墒。秸秆还田量大、播种质量差、播后镇压不到位、表层疏松的田块,可选择在“冷尾暖头”、气温回升且无霜冻无露水的晴天进行适度镇压,可弥合土缝、促进根土密接、提墒保温防冻,要注意根据苗情长势长相把握适当的镇压强度,防止过度镇压。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