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当前露天蔬菜主要有甘蓝、花菜、小青菜等。根据本站5月8日在蔬菜上对菜青虫、小菜蛾的调查,加之当前在田十字花科蔬菜大多处于旺盛生长期,长势嫩绿,食料条件好,结合天气预报综合分析,2代菜青虫和3代小菜蛾将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趋势。
一、发生情况
菜青虫:近期菜青虫虫卵量处于激增期。5月8日,我站调查顾高、大伦等镇(街道)30块甘蓝田,平均百株虫卵量450头·粒(120-1100头·粒),调查梁徐、大伦等镇(街道)20块花椰菜田,平均百株虫卵量740头·粒(300-1800头·粒)。
小菜蛾:5月8日,我站调查大伦、白米等镇(街)15块小青菜田,平均百株虫量38.6头(0-88.5头)。我站智能测报灯监测,4月6日始见小菜蛾成虫,早于去年(4月11日),5月开始虫量增加,尤其是5月15日成虫量达到近期最高27头,虫量总体低于去年同期。
二、防治意见
(一)阻隔诱杀技术
1、防虫网阻隔。在棚室周围覆盖防虫网,阻断小菜蛾和菜青虫成虫入侵产卵为害。
2、灯光诱杀。在露地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区,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压低发生基数。
3、性迷向。亩用30-40根小菜蛾性迷向丝干扰成虫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使用集灯诱、性诱和色诱于一体的“昆虫信息素光源诱捕器”,提高小菜蛾成虫诱杀效果。
(二)生物防治技术
防治低龄幼虫时,优先选用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短稳杆菌、苦参碱、印楝素、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三)化学防治技术
在害虫卵孵高峰至低龄幼虫盛期(3龄前),轮换使用溴虫氟苯双酰胺、虫螨腈、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单剂或复配药剂进行防治,5-7天后根据残留虫量,决定是否再防治一次。药剂防治时,可添加有机硅、激健等助剂,提高防治效果。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通知要求,应限制使用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药剂(每种药剂每季蔬菜限用1次)。同时,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规定控制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采收期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