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年来麦田杂草重发、危害损失呈上升趋势的情况,去年秋冬期间,我区注重抓好三个方面:第一,抢抓时机,大力推广土壤封闭除草技术(在前期墒情较差的情况下,适当加大用水量),确保封闭效果,有效控减杂草发生基数;据调查去年全区封闭面积占69.8%,为历史之最。第二,推广新型除草剂,针对难防除的恶性杂草——抗性看麦娘,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筛选出环吡氟草酮,遏制恶性杂草种群上升势头。第三,推行春草冬除技术,对麦苗生长旺、前期错过防除时机的,经过冬季低温炼苗后,抢抓冷尾暖头,严格控制用药量,确保冬季除草安全性与效果。从穗期调查结果看,2023年小麦田杂草是近十年来发生、危害最轻的一年。为此,各镇(街)要在确保安全第一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今年有利条件,继续大力推进以土壤封闭为主的秋、冬化除技术,立足于“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加强踏田调查,分类指导,采用合适的除草方法,有效控制麦田草害,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一、因地制宜,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农业防除措施
1.合理安排茬口布局。菵草发生严重的有条件的可以实行与油菜、蔬菜轮作,有利选择性除草剂的使用。
2.抓好种子精选,减少杂草种源,防止新的恶性杂草扩散蔓延。
3.提高秋播耕作质量,提倡深旋,表层稻草较多的增加旋耕次数,确保一播全苗,完善沟系,保证墒情,提高抗逆性,降低药害风险。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深耕翻,至少两年进行一次,深度达20厘米以上,减少草籽萌发。
二、优化防除技术,以安全第一为原则,确保化除效果
立足冬前,适期早防,优选土壤封闭处理,适时进行茎叶化除,用足水量,确保安全与效果。
麦田化除:
(1)土壤封闭处理:播后至小麦立针前,用氟噻•吡酰•呋悬浮剂,或示范应用氟噻草胺悬浮剂+噻磺•乙草胺可湿性粉剂。田面要平、板面无积水,对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
(2)芽后兼土壤处理:小麦1叶1心期(杂草立针期)左右,可示范应用异丙隆可湿性粉剂+丙草胺水乳剂,对水40-60公斤均匀喷雾。
(3)茎叶处理:①以硬草、早熟禾等为主的,在杂草出齐后,小麦3.5叶以上,用甲基二磺隆乳油;②以菵草为主的在杂草2-3叶期,用炔草酯•唑啉草酯;以抗性看麦娘为主的,在抗性看麦娘2-3叶期,用环吡氟草酮悬浮剂;③双子叶杂草,出齐后:用双氟磺草胺•氟氯吡啶酯水分散粒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以上配方对水30公斤细喷雾。
油菜田化除:
(1)化学灭茬(免耕田):在油菜移栽前的空茬期间,用灭生性除草剂草胺•草甘膦+乙草胺,对水40公斤细喷雾,防除前茬再生杂草和已出杂草、封杀未出杂草,药后2-3天移栽。
(2)土壤处理:油菜移栽前或活棵后,用乙草胺对水30公斤细喷雾。
(3)茎叶处理:单子叶杂草出齐后,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于杂草出齐后2-4叶期(11月下旬),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在杂草1.5叶期用草除灵及其复配制剂(直播油菜6.0叶以上)。以上药剂对水30公斤细喷雾。注意:白菜型、芥菜型油菜不得使用草除灵,以防止药害。
三、重视“十边”及荒地杂草的化除
田埂、沟、渠、路边及荒地的杂草既影响农田环境,又是来年农田杂草种源,同时也是病虫越冬与滋生的主要场所。因而,各镇(街道)要把“十边”杂草的防除作为秋播一项公益性工作来抓,加大宣传力度,层层发动,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统一防除,可用草胺•草甘膦对水30公斤细喷雾。
四、注意事项
1、实践证明秋冬化除具有用药少、成本低、效果好、争主动等优点。提倡土壤封闭处理,压低杂草基数,控制重草田面积。各镇街应立足秋冬化除,避免春除成本高、防除效果差的被动局面。
2、大、元麦田禁用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及其复配剂。
3、为保证土壤封闭效果,要求土壤有一定湿度,土壤墒情差的,应增加用水量60公斤;为确保安全,防止冻药害,异丙隆及其复配剂以小麦出苗前使用最佳。秸秆还田量大、土壤疏松的应先镇压后再用药。
4、甲基二磺隆及其复配剂使用技术要求高,切不可加大药量;要均匀喷药,重草地段不可重喷以防产生药害。药后麦苗有落黄现象,但很快就可恢复正常 。
5、噻磺•乙草胺遇雨或湿度大易形成药害,凡用此类药剂田块,应严格控制乙草胺的纯量,用药后确保内、外三沟配套,且做到雨停墒沟无水,确保小麦安全。
6、冬季苗后茎叶处理,经过三次低温炼苗后再用药,并确保药后至少7-10天内无寒潮,播种迟的、苗小苗弱的不宜使用;寒潮来临前或气温低于5℃应避免用药,以防产生冻药害;同时药后应及时镇压保湿,降低极端低温带来药伤。
7、环吡氟草酮是一种新型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为确保除草效果,药后至少要保持3天左右的晴好天气,更有利于药剂作用的发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