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2022年第12期——2022年姜堰区油菜秋播技术指导意见
信息来源: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2-10-14 08:49 浏览次数:

今年我区夏收油菜由于田管措施得当,加之天气条件有利、菌核病发生危害轻,最终取得单产较好收成,菜籽价格、经济收益也为近年来最高。今年全国冬油菜扩种工作座谈会中,明确提出稳粮扩油的要求,并已将扩种任务分解下达,我区承担7400亩扩种任务。当前已进入油菜播种阶段,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在田作物正常成熟腾茬,油菜秋播生产形势较好。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油料保供战略,实施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各镇街要围绕油菜“扩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目标任务,狠抓秋播质量和防灾应变管理,加强油菜全价值链挖掘、全产业链开发,全面提升油菜稳产保供能力。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着力挖掘种植潜力

各镇街要充分利用冬闲田、各类边际土地等种植油菜,千方百计挖掘油菜种植潜力,确保完成今年扩种任务。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的宣传推广。要强化对小农户的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以服帮种,确保种足种满种好油菜。

二、着力优化品种布局

根据茬口类型、生产目标、品种熟性等情况,加强品种推介应用和因种栽培技术指导。一是突出高产优质化。要加强沣油737(早中熟品种)、秦优10号(中熟品种)等省外优质高产油菜主体品种应用,加大宁杂1818(中熟品种)等省内自育的高油、高产、多抗、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宣传推介力度。二是突出规模化。加强品种布局优化,积极引导“一乡一品”,推进同一区域、同一规模化种植基地统一品种,促进产业化生产。各镇街要积极推动高含油量、高油酸等油菜品种的订单种植,加大优质高产品种的宣传推介力度。

三、着力推进机械播栽

我区油菜播种方式主要有育苗移栽和大田直播,各镇街要根据不同茬口类型、腾茬早迟等因素,因地因时推广以秸秆还田油菜机械直播等,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开展油菜种植社会化服务,满足小农户机械生产需求,推动以机促种。

秸秆全量还田机械直播技术,适用于10月15日前让茬的水稻茬和早旱茬。水稻茬口要造墒备播。要做好稻田后期的水浆管理,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天气干旱时在水稻让茬前1周左右灌一次跑马水,保持足墒。水稻留茬高度10cm左右,并清除田内稻草,削高垫低,防止洼塘积水烂种;旱作茬口在播种适期前,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残茬,施入基肥,翻耕耙平。抓住有效降水和适宜墒情,及时抢墒播种。播种方式采取机械直播,可用油菜精量播种机或稻麦免耕条播机进行播种,行距40cm左右。事先做好机具调整工作,如用稻麦免耕条播机时,可用10~12kg高浓度复合肥与种子充分混合后播种。播种深度为1.0~2.0cm。播种时要均匀一致,不漏播、重播。没有播种机械也可进行人工开沟条播。土质粘重、开沟不便时可采用穴播,播后及时覆盖灰土或浇盖籽粪。直播油菜要适当调控施肥水平,氮磷钾硼配合施用。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看苗追施苗肥。亩总施氮量16~18kg,氮肥运筹按基肥︰苗肥︰薹肥为5︰2︰3进行。

育苗移栽技术适用于所有茬口,特别是晚于10月15日的茬口。一般中熟品种,在9月15~25日播种,早中熟品种9月底播种。培肥苗床,精整畦面,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6。前作让茬后及时开沟、整地、作畦施足基肥。推广机械(人工)开沟,起垄摆栽,提高田间排涝降渍抗逆栽培能力。大田亩总施肥量折纯氮(N)、磷(P2O5)、钾(K2O)肥分别为16~18kg、5~8kg、7~9kg,硼砂0.25~0.5kg。氮肥运筹按基肥:苗肥:薹肥:花肥为0.40~0.45︰0.10~0.15︰0.30~0.35︰0.10~0.15进行。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移栽活棵后早施苗肥促进平衡生长,薹肥在菜苗叶色略有落黄、苔高10~30cm时施用。磷肥、硼肥一次性作基肥,钾肥分基肥、薹肥两次使用。

四、着力提高播种质量

集成应用油菜智慧化生产技术体系,突出早播、精播、匀播,切实抓好秋播质量关,增强防寒、防旱、抗渍能力,打好增产基础。一是提高适期播栽比例。抢抓季节,及时腾茬,我区常规育苗移栽油菜适播期在9月15~25日,10月15日前移栽;直播油菜适播期在9月下旬至10月15日,早中熟品种要求适期迟播,中晚熟品种要求适期早播,切忌在非适宜播种期内播种,力争全区油菜适期播栽比例超过80%。二是推广机械播种、镇压。根据不同茬口、不同播期,因地制宜推广机械直播、机械移栽,扩大机械播种面积,提高精细化播种水平。强调直播油菜播后镇压,特别是秸秆还田直播油菜,要通过镇压提墒保墒,促进扎根壮苗,增强抗寒能力。三是坚持合理密植。直播油菜一般每亩播种量 300~400克,适宜成苗密度为每亩2~3万株,晚播或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适当提高播种量。移栽油菜一般每亩播种量 500~600克,均匀播种。适时间苗、定苗,每亩苗床留苗8万株左右。每亩移栽密度7000~8500株,晚茬油菜适当提高移栽密度,可采用一穴双株或多株移栽,保证移栽密度,提高移栽效率。

五、着力培育冬前壮苗

加强种子处理、化学除草、三沟配套、肥促化控等措施落实,培育油菜冬前壮苗。一是种子处理。在播种前晒种2~3天,杀灭种子表面病菌、提高种子活力。提倡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控油菜根腐病、霜霉病和菜青虫、蚜虫等苗期病虫害。二是冬前化除。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合理选择除草剂品种,及时进行喷药封闭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在日均温稳定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及时选准药剂化除1次。要避开寒潮前后用药,以防产生“冻药害”。三是开好三沟。油菜播种结束后,及早组织开好田间一套沟,做到内外三沟配套,旱能灌,涝能排。冬春季节,根据情况,及时清沟理墒,确保灌排畅通。四是早施苗肥。对基肥施用不足、苗情长势不好的田块,根据需要增施冬前苗肥,促进发苗壮苗。五是化控促壮。冬至前,对于苗情偏旺的田块,每亩可用40~60克的烯效唑或多效唑等对水均匀喷施,控制旺长,提高菜苗植株抗冻耐寒能力。

六、着力打造地产菜籽油品牌

各镇街要鼓励本地油脂企业、乡村小作坊改进工艺装备,提升品质,积极打造地道的乡土菜籽油产品,壮大地产菜籽油品牌,力争打造出一批油脂加工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销售,加价收购,带动周边油菜籽生产。从而提升油菜价值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实现以效扩种。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