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2022年第6期——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信息来源: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2-05-07 09:44 浏览次数:

为切实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工作,围绕品种选配、模式确立、技术配套、机具装备、病虫防控等关键环节,提出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仅供参考。

一、品种选配(具体推荐品种见附件1)

玉米品种以籽粒玉米为主,合理搭配鲜食、青贮等品种,选用株型紧凑、熟期适中、抗病性强、适宜密植和宜机收的高产多抗品种。籽粒玉米夏播时可选用苏玉20号、苏玉34等。鲜食玉米可选用苏科糯1505、苏玉糯11号等。青贮和籽粒兼用玉米可选用苏玉29等。

大豆品种宜选用耐荫、耐密、抗倒、早熟、抗病和宜机收的品种。夏播时,粒用大豆可选用苏豆18、徐豆18、苏豆13等,鲜食大豆可选用苏豆18、通豆6号、淮鲜豆6号等。

二、种植模式(具体播种密度见附件1)

以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复合种植模式为主,其中2行玉米带与4行大豆带复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参数主要有:根据土壤肥力适当缩小玉米、大豆株距,达到净作密度要求,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要求。玉米株距11~12厘米,一般每亩用种2公斤、有效株数力争籽粒玉米达到4000株以上,鲜食玉米3000株以上;粒用大豆株距9~10厘米,一般每亩用种4.5公斤左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10000株以上;鲜食夏大豆株距在12~14厘米,一般每亩用种4公斤左右、有效株数力争达到7000株。

三、适期播种

根据不同茬口、收获产品类型确定适宜播期,夏玉米、夏大豆、鲜食夏大豆一般于6月下旬播种,避开花期高温和苗期芽涝;秋玉米、秋大豆(鲜食)于8月5日前播种,防止后期低温导致灌浆提前终止。

四、精量机播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剔除病粒、虫粒、瘪粒和杂质处理,提高种子净度,同时进行晒种,提高种子发芽率。2行玉米, 4行大豆,玉米带宽40厘米,大豆带宽90厘米(带内种4行,平均行距30厘米左右),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70厘米。玉米大豆单粒穴播,玉米株距10-11cm、密度4330-4760株/亩;大豆株距10-11cm、密度8660-9530株/亩。

选用行株距满足农艺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施肥播种机,实现种肥同播,确保苗齐苗匀。播前严格按照株行距配置调试机器播种档位与施肥量(根据当地目标亩产需肥量、亩推荐施用量、肥料含氮量折算等来调整施肥器刻度),对机手作业进行培训,确保株距和行距达到技术要求。播种深度玉米3~5厘米、大豆2~3厘米,根据播种深度调节好拖拉机悬挂液压以及播种机限深轮装置。夏、秋播可采用免耕播种,确保适墒播种,土壤干旱时要造墒播种。要注重抓好播后镇压,以确保一播全苗。

五、病虫草害防控(药剂选用见附件2)

1.种子处理。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发生种类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大豆主要是针对引起根腐病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进行拌种或包衣;玉米主要是针对地下害虫与苗期草地贪夜蛾、蚜虫等主要害虫进行包衣。为更好防控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可对包衣玉米种子进行二次拌种。倡导大豆使用根瘤菌剂,特别是低地力田块,拌种阴干12小时内播下。

2.化学除草。在清除田间沟渠、地边和田埂杂草,抓好播前耕翻旋耕,提高秸秆还田质量的基础上,做好化学防除。播后苗前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00 毫升/亩(1亩1瓶),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20%草胺磷80-120克/亩,或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毫升/亩+50%嗪草酮可湿性粉剂20~40克/亩,对水30~40 公斤。播后遇田间干旱时喷施除草剂前要洇水。对芽前封闭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苗后根据田间草相特点,及时选用对路除草剂定向喷药,防止漂移,不宜使用植保无人机喷药。

3.理化诱控。采取理化诱控措施,在害虫成虫羽化期,采用杀虫灯,每20-30亩安装智能可控多波段LED杀虫灯1台,对成虫进行诱杀。用玉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杀雄成虫,亩用1-2个诱捕器,连片集中使用。食诱剂诱杀成虫,亩洒食诱剂20米条带,用药液量0.1升,诱杀成虫减少落卵量。

4.科学用药。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病虫害防治。苗期重点防治玉米螟、蚜虫、甜菜夜蛾、蜗牛等。玉米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开花期~成熟期,重点防治大豆叶斑病和锈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桃蛀螟、玉米小斑病和锈病等。依据监测结果,明确主攻对象和兼治对象,掌握在主要病虫关键防治时期,选用广谱生防菌剂、农用抗生素、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等对路药剂实施病虫防治总体战,达到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标。玉米生长后期植株高大,可采用无人机施药,要注意添加增效剂、沉降剂,保证每亩1.5~2升的药液量。在农药使用上,要严格执行农药推荐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

六、肥水管理

玉米施肥按本地净作目标亩产水平,在适量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原则上青贮和籽粒玉米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4~16公斤,实行分期调控。玉米施肥应用缓控释肥实行“一基一追”模式,基肥以氮磷钾配方肥或玉米专用缓控释肥为主,每亩施用高氮缓控释肥(28-8-6)30 公斤,同时亩施硫酸锌1公斤。穗肥宜在大喇叭口期施用,亩施15公斤尿素。

大豆在适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低氮(15-15-15)平衡复合肥10-25公斤,整地时作底肥施用或播种时作种肥施用,后期视长势补施或叶面追施少量氮磷钾和微肥,大豆结荚期推荐叶面追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2~3次。高肥力田块要控制氮肥,亩施纯氮不超过2.5公斤,低肥力田块需少量施用氮肥,但亩施纯氮不宜超过5公斤。

针对夏季降雨量集中易涝渍、肥料易流失、台风易造成作物倒伏的特点,必须完善田间沟系,做到能灌能排,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七、控旺促壮

玉米在8~10叶期喷施矮壮素,增加茎粗,缩短节间,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度,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能力并减弱遮阴效果。注意“喷高不喷低、喷旺不喷弱、喷黑不喷黄”。

大豆在分枝期(苗期较旺或预测后期雨水较多时)与初花期根据长势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克/亩,兑水40~50公斤喷施茎叶实施控旺。

八、适时收获

若先收获玉米,可选用2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收获,待大豆成熟后选用相应幅宽的大豆联合收获机(也可采用全喂入稻麦联合收获机换装割台及脱粒滚筒)进行收获。

若先收获大豆,选用整机宽度小于玉米带间距的大豆联合收获机(或换装割台及脱粒滚筒的全喂入稻麦联合收获机)收获大豆,再用摘穗型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若玉米大豆同时收获,可采取上述玉米收获机和大豆收获机一前一后异机错位同时收获。

若为混合青贮,则在大豆鼓粒期末(玉米乳熟末蜡熟初)用自走式青贮收获机同时收获青贮玉米与大豆,收集装箱后用打捆包膜一体机完成打捆包膜作业并堆放青贮,或直接压实密闭贮藏于青贮窖中。

若为鲜食,则在鲜食玉米乳熟期(花后20~25天,根据温度确定),苞叶颜色变浅时采收;鲜食大豆在鼓粒期,80%豆荚充实饱满、豆荚颜色由青绿转浅时采收。有条件的区域可用鲜食玉米/鲜食大豆专用收获机械进行机收。收获后及时秸秆旋耕还田,培肥地力。

附件: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选配及播种密度推荐表.pdf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防控用药建议表.pdf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