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2021年第1期——促弱控旺转壮 稳穗争粒增重(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信息来源: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1-02-05 09:45 浏览次数:

越冬以来,我区经历了三轮强冷空气或寒潮天气过程,其中“跨年寒潮”和今年1月上旬“小寒后寒潮”降温幅度大,导致我区在田小麦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据田间调查显示,我区小麦主要以叶片受冻为主,大部分为轻度冻害,但少量过弱、过旺及不当使用除草剂的小麦田冻害较重。目前我区小麦已开始陆续返青,部分冬前未化除或化除效果不佳的田块,杂草发生量较大,春化除压力大。小麦春季管理要围绕“促弱控旺转壮、稳穗争粒增重、主动抗逆保丰”的要求,分类精准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孕穗肥和防治赤霉病,争取足穗、大穗、优质丰产。

一、因苗制宜,重施穗肥

(一)群体茎蘖数不足

 一是当前叶色落黄且茎蘖数不足( 32 万/亩以下)的弱苗田,可尽早每亩追施 5~7.5 公斤尿素,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二是冬季发生严重冻害且未及时补救的田块,要根据冻害程度、群体状况和基苗肥施用情况,每亩追施5~10公斤尿素或10~15公斤45%高浓度复合肥,尽早促进苗情恢复。对这部分小麦田可在倒2叶期再追施一次拔节肥。

三是对返青后群体过小(群体茎蘖数小于55万/亩)、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力落黄严重麦田,要提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

(二)群体茎蘖数适宜

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田块,要严格控制返青肥。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cm、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杆大穗,拔节肥一般可施用尿素5~8公斤/亩+45%三元高效复合肥10~15公斤/亩,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适当调整磷钾肥用量。

(三)群体茎蘖数过大

对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麦田,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高产田还提倡施用孕穗肥,掌握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施用,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一般可追施尿素5~8公斤/亩。但弱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施氮要前移,应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孕穗肥。

二、清沟理墒,降渍防旱

部分麦田沟系尚不完善配套,有的田头沟不通,有的内外沟不通,也有的竖沟横沟质量不达标排水不畅。要及时清沟理墒、疏通田内外沟系,保证排水畅通,要做到雨止田干、沟无积水,切实防止春季连阴雨天气造成严重渍害。

三、防御冻害,及早补救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低温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层小气候,缓冲地表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旺长田更易发生冻害,要适墒适时镇压、中耕或喷施化学调节剂控制旺长,防御冻害发生。如春季发生冻害,应在冻害发生后2~3天内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及时追肥,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

四、镇压促壮,防止倒伏

 对秸秆还田量大、播种质量差、播后镇压不到位表层疏松的田块,拔节前尽早选择冷尾暖头、气温回升且无霜冻无露水的晴天进行镇压,以促进根土密接,有利于露籽苗、吊根苗等易冻弱苗的转化;注意土壤墒情要适宜(表土干燥),切忌在寒流天气来临前或土壤湿度大时镇压。要根据苗情长势长相把握适当的镇压强度,防止过度镇压。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在拔节前适时镇压控旺、喷施硅肥或化控防倒。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