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45672XF/2016-01944 | 分 类 | 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 | 泰州市姜堰区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日期 | 2016-05-04 |
文 号 | 时 效 |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着力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和创新环境,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姜堰“决胜全面小康、加速崛起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企业主体。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活力,让企业在项目选择、资金筹集、人才引进、收益分配等环节发挥自主决策作用,使企业切实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中心环节。
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产品开发、项目投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确定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重点。
提升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首要位置,同时,注重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结合,集聚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注重集聚发展。顺应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产业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的集聚带动能力。
三、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科技创新投入,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新认定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新增三部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指标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大幅攀升。
四、重点任务
(一)培大做强科技创新主体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重点研发机构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实施重点科技攻关、产业化等专项,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实施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推进工程,全面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和服务转型升级支撑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设立或并购海外研发机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整合水平。
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挖掘一批与全区产业发展相吻合的优势项目,推动企业介入高校院所早期研发,加强以股权、期权为纽带的深度合作。支持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体、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
创新型企业培育。重点加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进一步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十三五”期间,培育创新型企业400家。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引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企业生产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十三五”期间,力争获批三部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鼓励大学生及归国留学人员自主创业,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初创企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后备梯队。
传统产业提升发展。实施重点科技攻关专项,实现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和整合。
(二)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载体平台建设。培育和建设省级高新区、创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众创集聚区。重点建设智能电网产业园、智谷软件园、扬帆中小企业创业园、晨光亿元企业孵化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网上科技洽谈会平台,完善企业项目需求库和高校院所项目库。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建设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建立拟上市科技企业培育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专业化管理团队,形成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投入体系。完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建立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市场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强化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建立和引进一批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推进质量强区,强化专利、商标、版权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鼓励企业加强战略联盟,推动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十三五”期间,创成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8个,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8-10件。加强科普服务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探索技术类无形资产入股、成果转化权益分配、股权转让和分红激励模式,提升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三) 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强人才工作的对外宣传,努力增强姜堰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政府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健全人才工作责任体系,继续深入实施“三水英才引才计划”。全面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启动实施人才回流工程,建立健全“姜堰籍大学生人才库”和“姜堰籍在外高层次人才库”,加强政策落实和创业服务,探索实施政府奖学金制度,引导姜堰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姜堰籍能人回乡投资兴业。科学统筹规划和使用人才开发资金,建立人才开发资金投入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的机制。加强智力柔性引进,邀请高校专家担任经济社会发展顾问,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实习,支持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外著名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