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委第三巡察组:“七化工作法”提升巡察质效
信息来源:市纪委监委 发布日期:2024-08-23 15:45 浏览次数:

姜堰区委第三巡察组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巡察工作新要求新部署,围绕“堰上巡察”工作品牌打造要求,结合第六轮巡察任务和被巡察单位职能职责、体量特征,巡察过程中注重做到“七化”,不断提高工作质效。

清单化管理。巡察进驻前,组织开展个性化业务培训,重点学习新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区委巡察发现问题库等规范性文件和操作蓝本指引,在巡察共性问题清单的基础上,结合被巡察单位“三定”规定,按照“四个聚焦”进一步细化监督重点,形成个性化清单145条,其中对“一把手”个性化清单23条;巡中,根据实际情况对个性化清单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提高巡察监督的精准性,为后续巡察“回头看”或新一轮巡察提供指导性范本。

模块化运作。针对本轮巡察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综合财政局、审计局、天目山街道及所辖19个社区的特点以及借调人员参巡经验、工作经历、专业特长,按照“老带新”原则,将16名抽调人员分为党建党廉、工程检查、财务检查3个模块化小组和3个履职小组,按照“履职组定点、模块组轮动”的思路,每个被巡察单位对应1个履职检查组驻点检查,其他模块化小组负责3个被巡察单位的相应检查,细化分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提高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已完成对财政局、审计局的党建工作检查,局本级财务工作检查。

多元化宣传。开展“点面结合”“声入人心”“网格线上”等宣传方式宣传,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巡察的积极性,推动巡察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将群众办事多、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作为必选地,张贴巡察公告,设置巡察联系箱,公布联系电话和邮箱,先后在被巡察单位及下属单位、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小区进出口等处张贴巡察公告212份;发挥“大喇叭”受众广、传播快的特点,每天早晨定时向涉农社区居民广播巡察公告,做到广而告之;将巡察公告及反映问题二维码推送到被巡察单位内部工作群及各社区网格群,实现宣传的广覆盖、强渗透,巡察进驻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电13件次,接访群众4人。

同向化发力。坚持同题共答,针对财政、审计等部门政策性专业性业务性强的特征,创新实施“科长谈业务”活动,围绕财政局、审计局职能职责和各科室职能定位、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上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岗位中的廉政风险点排查情况等,邀请10余个业务科室负责同志详细介绍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存在不足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探讨,助力巡察干部迅速了解被巡察单位各项业务工作情况。

全程化纪实。深化组内“四个一”工作管理模式,常态化坚持每日一碰头、每周一小结、半月一交流、每月一总结等“四个一”机制,对工作方向、工作进度、工作成果、工作重点进行全流程把关和指导。坚持问题日报、周报制,工作人员每日填报工作开展和发现问题情况日报表,按周通报小组、个人发现问题数量,进一步传导工作压力、压实工作责任,形成比学赶超、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专项化融合。延续“巡察期间抓巡察、巡察以外抓调研”的工作思路,将本组今年专项调研课题“‘两社’联动项目运营质态”作为巡察天目山街道所辖涉农社区的重点之一进行延伸检查,真正将常规巡察与专项打法有机结合,统筹调度、把控节奏,确保“两手抓、两不误”,助力形成调研摸底开路、专项巡察突破、案件查处震慑、专项治理巩固的闭环体系,推动巡察监督精准聚焦。

借力化赋能。落实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田野巡察”制度体系工作要求,探索运用江苏“田野巡察”信息比对模型,对街道涉农社区秸秆还田作业费补贴、稻谷补贴1400余条信息进行比对,发现疑点情况20余个,目前正在开展逐条核查。以落实“办组地”挂钩工作为抓手,以挂联该区巡察工作的泰州市委第五巡察组正在巡察市审计局党组为契机,提请上级巡察组对本组巡察工作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辅导,带动巡察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