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区教育局以城乡教育“一体化”破局农村教育“空心化”
信息来源: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发布日期:2025-07-02 19:21 浏览次数:

近年来,区教育局深入推进“教育立区”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为所有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均衡基”。科学规划和布局学位,建立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全面摸清全区出生人口、学龄人口、外来务工人口、学校学位数量等具体数据,动态调整学区学位供给,力求学位布局与学龄人口分布相匹配。制定《姜堰区教育资源整合三年规划(2024-2026)》,推进“空、小、弱”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加强城乡学校的一体规划、同步发展,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约4500万元,改扩建农村学校16所,农村学校生均教育资源占有率普遍优于城区学校。统筹利用各学段资源,加强学区或教育集团内部不同学段之间的学位共享,整合校内空间,复合利用各类教室,适当增加普通教室数量,确保教育资源高效利用。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激活“人才源”。下发《关于推进区域城乡教师交流的意见》等文件,推进城乡学校校际交流、农村学校区域内校际轮岗交流、集团联盟内交流、骨干教师对口交流、紧缺学科走教交流。近三年,1123名符合交流条件的普通教师、骨干教师以及校级干部参与交流,交流比例均超过省定要求。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10个,有针对性从教学业务、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培训,孵化乡村骨干教师350余人。优先考虑乡村教师职称,认真落实职称“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较多长期扎根农村一线的教师,圆了多年的职称梦、岗位晋升梦。

三是深化集团办学,畅通“协同路”。先后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资源共享、师资交流、课程共建等多种举措,打破校际壁垒,促进资源流通,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实施“城区名校+农村薄弱校”模式,实行“教科研训”一体化,推动城区牵头校和农村协同校同向发力、同向发展,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城区均衡”向“城乡均衡”转型升级。实行全区所有学校“差异化”考核,采取“A类、B类、C类”分档评价,推动城乡学校、大规模和小规模学校分类考核,让城区学校、优质名校有压力,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动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