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数据局着眼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聚力攻坚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建设三个重点,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夯实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发掘数字经济增长点,为全区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一是筑牢数据底座,构建公共数据“一本账”体系。在数据资源领域,区数据局紧扣全省公共数据“一本账”试点,率先开展2025年度数据清查,梳理应用系统177个,发布数据目录768个,前置库数据达1100万条;牵头多部门召开7次基层治理座谈会,形成《数据赋能基层比对事项清单》,完成残疾人补贴、特困供养等43个事项筛查比对,实现“计生奖扶金”资格年审等10项民生服务数据核验;向多部门提供高效的数据需求供给服务,推动12345与检察院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减轻基层数据填报负担。
二是升级算力引擎,绘就产业协同“一张图”体系。在数字经济领域,区数据局编制电子信息产业链图谱作为“作战图”,实现“算力资源+产业链”双轮驱动,现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233家,一季度规上企业营收56.69亿元(占比14.7%);动态更新产业规划“路线图”,进行目标任务月调度、在建项目周跟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38家企业中,35家规上企业1-5月产值17.86亿元;在全市率先落地“算力券”政策,有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目前,已有11家企业享受算力优惠政策红利。
三是加快数治融合,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体系。在数字政府领域,姜堰区率先完成14个政务移动应用清理整合,4个迁移至“泰州通”、10个关停,备案30个政务信息化项目,形成65个系统“一张网”,“泰政通”协同办公系统接入率100%;在数字社会方面,摸排8个“数据要素X”大赛优秀案例,2个项目进入省级申报流程;“姜心办”AI客服实现“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雪亮工程”覆盖110个小区、85个校园,6个智慧社区实现“区块链+AI”治理,48所省智慧校园构建教育数字化矩阵,推动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
下一步,该局将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持续释放;强化电子信息产业链布局,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做到“数”尽其用,走好全区实数深度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