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优化城市自然环境、丰富城市人文景观,近日,区住建局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普查工作,确认古树8株,古树后备资源23株,同时建立电子档案,为城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排查全面。摸排中心城区现有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树高、胸径、位置、生长状况、管护责任单位等,摸清了古树名木“家底”,为更精准保护树木提供基础。普查按保护等级分,有特级古树(树龄 500 年以上)1株,一级古树(树龄 300 年以上不满 500 年)1株,二级古树(树龄 100 年以上不满 300 年)6株,8株古树平均树龄293年;古树后备资源树龄50年以上不满80年的6株,树龄80年以上不满100年的17株,23株古树后备资源平均树龄80年。
加强保护。编制了古树及后备资源养护重点内容指南,提供病虫害预防、水肥管理、枯枝落叶清理与维护等技术措施;做好避让保护,在古树周围设围坛或围栏;做好雷电防范,对于树体高大且在建筑周边的古树增设避雷针。如对古田大桥南侧的古银杏树采取建围栏、砌树池、装避雷针、专人养护等措施,保障良好生长环境。
数字管理。依托“江苏城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系统作为重要工具,其包含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管理、审核、提报等功能,通过建立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实现“一树一档”精细化管理,提升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信息化程度、可视化效果。
下一步,该局将督促各管护责任单位,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日常养护,优化升级信息化管理,积极发掘古树名木价值,为维护传承文化记忆、美化城市环境保驾护航、添砖加瓦,让每一株古树都成为城市历史与自然之美的生动见证。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姜堰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