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幼儿园: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和《江苏省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苏教基〔2021〕8号)精神要求,扎实做好我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区教育局制定了《姜堰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2021年 9月27日
姜堰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和《江苏省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苏教基〔2021〕8号)精神要求,全面推进我区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结合区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学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等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理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大力转变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积极建立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初步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三、主要举措
1.幼儿园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各幼儿园要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小学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将入学准备贯穿到幼儿园三年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衔接的理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规范实施保教活动。旗帜鲜明反对和制止“小学化”倾向,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大班下学期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
2.小学深入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各小学要强化主动意识,积极与周边幼儿园开展衔接,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适度调整班级环境、作息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学科评价、班级规则等,解决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衔接坡度过大、过陡问题。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适度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坚持零起点教学,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创设充满童趣的班级环境,营造包容和支持的心理氛围,最大程度消除儿童的陌生体验和不适应。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从关注结果转为关注操作和思维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尊重每个儿童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教育指导,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3.联合开展幼小衔接教研行动。组建区级联合教研共同体,充分发挥教研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成立由小学教研员和学前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的联合教研小组,专门负责区域内的幼小衔接教研工作。研究制订幼小联合教研制度,把幼小衔接作为年度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持续深入研究。幼儿园与小学建立学习共同体和幼小互访制度,实现双向对接。每周定期组织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开展专题教研,每月定期组织教师走进幼儿园、小学开展现场教研活动。搭建区域交流平台,组织幼儿园和小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困惑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
4.着力提升教师幼小衔接专业能力。加大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和本实施方案的宣传培训力度,将幼小衔接教育纳入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的培训。按照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和适应教育,切实提高园长(校长)、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专业能力。引领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相互学习、交流、研讨、共享、互补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科学解读儿童行为、适时适宜回应儿童、有效支持儿童学习的专业能力。
5.积极开展家园校携手共育行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和共育机制,搭建家园校沟通平台,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通过访谈、座谈、问卷和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做好释疑解惑,宣传展示科学理念和做法,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帮助家长解决儿童衔接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状况,了解超前教育的长久危害,主动拒绝超前教育。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教育理念,促进家园校有效沟通,实现家园校携手共育。
6.综合治理违规办学行为。大力开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对各类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整治。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在幼儿园门口散发“幼小衔接”相关的培训广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针对幼儿开展“小学化培训”,对发现的校外培训机构针对在园幼儿开展学科类知识培训,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等名义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的机构予以停业整顿,并列入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吊销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坚决遏止各种违规办学行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各小学和幼儿园要将“小学化”问题作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严禁在职教师组织、参与或挂名参与幼小衔接培训,对存在类似行为的在职教师坚决予以严肃处理,同时追究校长连带责任。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四、进度安排
2021 年 9月底前,完成幼小衔接省、市、区级试点园(校)的遴选以及区级领导小组和专家团队的组建工作。科学制定区域实施方案,指导试点园(校)完成入学准备实施方案和入学适应实施方案。
2022年9月底前,以幼小科学衔接为课题,深入开展持续性浸入式研究,积极构建幼小联合教研模式,实行常态化联合教研制度,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定期集中参加教研、培训,加强幼儿园和小学在课程、教学、教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各级试点园(校)实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总结推广5个左右幼小科学衔接的典型案例,召开区域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论坛,在研究分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试点成效、梳理总结试点园(校)经验基础上,区域全面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2023年6月底前,积极探索建构幼小科学衔接的教研、教学、管理制度、模式和经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课程衔接、联合教研、家园校共育及动态监管等幼小协同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五、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幼小科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团队,建立联合教研共同体和联合教研小组,研究制定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积极组织行政、教研部门、各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全面系统学习,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寻应对的策略措施,统筹各方资源,提供经费支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2.健全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幼小衔接培训、教研、督导、管理等机制,将幼小衔接开展情况纳入开学工作检查、教学常规检查和教育教学督导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健全幼小衔接的科学评价机制,将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纳入幼儿园和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区教育局将按照有关要求对表现优异、成效突出的幼儿园(小学)和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学校评优评先和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3.重视宣传引导。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和小学超课标教学等错误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