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区蔬菜、瓜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种植品种丰富,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市场供应充足。
一、总体生产情况
上半年,全区蔬菜及瓜果类播种面积8837公顷,同比增长0.2%;总产量32.93万吨,同比增长1.4%。在蔬菜、瓜果类作物中,以蔬菜为主,播种面积8688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98.3%,产量32.41万吨,占总产量的98.4%,形成以蔬菜为主,瓜果为辅的生产经营模式。
二、蔬菜生产情况
上半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8688公顷,同比增长0.1%,总产量为32.41万吨,同比增长1.3%。
从种植主要类型看:以叶菜类、茄果类、葱蒜类为主,种植面积占到蔬菜种植面积的61.3%,分别为2194公顷、2139公顷和993公顷;产量占到总产量的62.4%,分别为8.99万吨、8.04万吨和3.19万吨。
从种植主要品种看:我区种植主要还是以群众比较认可的地产菜、大众菜为主,其中茄子2.59万吨,西红柿2.24万吨,芹菜2.18万吨,油菜(青菜)1.98万吨,辣椒1.32万吨,豇豆1.19万吨,菠菜1.08万吨,以上七种蔬菜总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38.8%。
从品种类别增长幅度看:叶菜类、豆类、白菜类、食用菌产量涨幅居前,分别增长11.7%、2.8%、1.1%、1.0%。
三、瓜果类生产情况
上半年,全区瓜果播种面积149公顷,同比增长0.8%,总产量为0.52万吨,同比增长2.2%。从瓜果种植品种看,主要为西瓜种植。上半年西瓜种植面积为70公顷,占瓜果总播种面积的47.0%。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的把握仍需进一步加强
蔬菜生产受市场影响较大,3月中旬以来,蔬菜价格受疫情多发导致物流受阻、成本上升等影响,出现明显上涨,3月底价格达到顶峰,此后随着保供稳价措施的落实,价格逐步回落。
2.蔬菜品种不够丰富
总的来看,目前全区蔬菜生产种类主要是以芹菜、菠菜、大白菜、黄瓜、豇豆、茄子为主,蔬菜品种和类型不够丰富,居民采购可选择品种不多,“菜篮子”不够丰富。
3.规模种植不多
目前,我区对蔬菜种植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总体来看,规模种植户不多,仍以家庭种植户为主,种植集约化程度不高,先进种植技术难以迅速推广,种植成本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差。
4.品牌效应有待提高
蔬菜瓜果的品牌还不够响亮,除溱潼镇河横西瓜、葡萄,三水街道桥头村香菇等比较有名,被市场熟知的蔬菜品牌还不够多,缺乏市场竞争力。
五、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蔬菜生产设施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小规模农户负担重,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政策性优惠、补贴等多种方式投资蔬菜种植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2.构建多主体销售平台,畅通多层面销售渠道
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引导蔬菜生产、销售主体大力发展线上电子商务销售,加强与超市、企业、农贸市场的对接,形成一系列多样化“农企对接”、“农超对接”销售渠道。积极运用新媒体,通过相关微信、网站发布蔬菜销售信息,拓展销售渠道。
3.打造优质品牌蔬菜,保障居民消费安全
建立优质蔬菜种植基地,进一步发展精品蔬菜,积极打造优质蔬菜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绿色食品的申报力度,强化绿色食品的认证,对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种植户给予奖励。积极发挥农技服务中心等机构技术优势,加强对农户进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推广应用全程绿色高效生产综合技术,大力推进重点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三前”环节精准治理,指导科学安全用药,严格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收蔬菜产品,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居民消费安全。
4.健全价格监测机制,确保蔬菜价格平稳
一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价格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变动的异常情况并且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二是要不断完善蔬菜市场保供稳价方案预案,确保蔬菜供应充足、价格平稳。